欢迎来到BioSense网站!

热线:021-66110810, 66110819, 13564362870

邮箱:info@vizai.cn

Comammox全程氨氧化微生物的发现和确认(一)

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发布时间:2024-09-12 16:23:17 浏览:19 次

硝化作用是全球氮素循环的重要过程,也是污水处理系统中去除氮素污染的重要方法。Winogradsky在1890年提出硝化作用由2种微生物分2步完成:氨氧化细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利用氧气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然后亚硝酸盐氧化菌(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NOB)利用氧气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


长期以来人们始终认为硝化作用由2种不同的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完成,但是近年来有关氮素循环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人们对微生物氮素代谢的认识不断深化。1995年厌氧氨氧化(anox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微生物的发现打破了氨氮只能在好氧条件下被氧化的固有认识,氨氮在缺氧条件下也可以被微生物所氧化;2005年氨氧化古菌(ammonia oxidizing archaea,AOA)的发现打破了AOB是唯一的氨氧化微生物(ammonium oxidizing microorganisms,AOM)的定论,细菌和古菌都可能驱动氨氧化过程。而近年来硝化作用是由微生物驱动的两步反应的认知也受到挑战。2015年,全程氨氧化(complete ammonia oxidation,comammox)微生物被发现和确认。与此同时,comammox菌在天然和人工环境中的分布及作用逐渐引起重视,comammox菌的生物特性及其与其他AOM的竞争关系逐渐受到关注。

1、Comammox微生物的发现和确认


全程氨氧化微生物具备独立将氨氮直接氧化为硝酸盐的能力,改变了“氨氧化和亚硝酸盐氧化是完全独立的2个过程”这一认识,重新定义了地球氮循环的关键过程(见图1)。

图1两步式和一步式氨氧化过程示意图


2015年,来自奥地利和荷兰的2个科研团队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和宏基因组学等多种技术,分别证实了comammox细菌的存在。


在北高加索地区的石油勘探井中采集了管壁上的生物膜,并在46℃恒温条件下培养。富集培养物可将氨氮氧化成硝酸盐,推测培养物中同时含有AOM和NOB。但使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未在富集培养物中检测到AOB的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和AOA的16S rRNA基因,仅检测到隶属于Nitrospira属的NOB。因此推测该种Nitrospira可能具有氨氧化能力和亚硝酸盐氧化能力。故对富集培养物进行宏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富集培养物中Nitrospira属相对丰度达68%~80%,而且功能基因分析结果表明该种属NOB不仅具有氧化亚硝酸盐的关键酶的基因——亚硝酸盐氧化还原酶基因(nxr),还同时具有氧化氨氮的特征酶的基因——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和羟胺氧化还原酶基因(hao)。富集物中的NOB同时具有氨氮和亚硝酸盐氧化酶的编码基因,也表现出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活性,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全程氨氧化功能的微生物,命名为Candidatus Nitrospira inopinata(Ca。N。inopinata)。


同一年,也报道了comammox微生物的存在。van Kessel等在水产养殖废水滴滤池处理系统中取污泥进行培养,培养基质为低质量浓度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溶解氧始终低于0.1 mg/L。经过12个月富集,培养物表现出厌氧氨氧化活性,可同时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但是荧光原位杂交显示污泥中主要微生物为Brocadia属的厌氧氨氧化菌,15%为Nitrospira属的NOB。低氧浓度下高丰度的Nitrospira较为少见,因此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系统中含有2种不同的Nitrospira种。2种Nitrospira高质量基因组草图中,除了含有亚硝酸盐氧化所必需的nxr基因,也都含有催化氨氧化过程的amoA和hao基因。因此这些Nitrospira物种也是一种具有全程氨氧化潜能的微生物,分别被命名为Candidatus Nitrospira nitrosa和Candidatus Nitrospira nitrificans。图2展示了目前已知全程氨氧化微生物的系统发育图。

图2 Comammox系统发育图


相关新闻推荐

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形态、生物学特性、生长曲线及基因组特征(三)

2、温带的蜡样芽孢杆菌噬菌体分离与鉴定

3、饮用水中磷对微生物生长的限制作用

4、莠去津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及降解基因丰度的影响(一)

5、红曲霉发酵方法、生长曲线及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