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BioSense网站!

热线:021-66110810, 56056830, 66110819

手机:13564362870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药敏试验三种扩散法的具体操作及试验结果(二)

来源:河南畜牧兽医 发布时间:2024-12-05 17:06:09 浏览:447 次

2结果观察


运用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如下表。


药物敏感试验判定标准参考表1,氧氟沙星(编号为1)、氟甲喹(编号为4)、新霉素(编号为5);在20 mm以上均为高敏;硫氰酸红霉素(编号为2)、林可霉素(编号为3)在10~14 mm均为中敏。

表2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结论与体会


3.1结论


通过纸片法、牛津杯法和打孔法对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可得出以下结论:


打孔法不需要制作或购买药敏片,也不用购买牛津杯,成本低,适合生产中应用。打孔法3组对比,结果整齐,误差小。打孔法直接打孔后,将药液滴入即可。


由此可见,打孔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准确率高,适合商品药敏感度的测定。


3.2影响药敏试验的因素


3.2.1培养基


溶解培养基要用蒸馏水,一些离子如Ca2+、Mg2+、Al3+等,一定程度上影响药敏试验的结果。


细菌药敏试验的培养基厚度大约为4 mm,若培养基厚度大于4 mm,会使细菌出现耐药;若小于4 mm,本应耐药的易出现敏感,这一点很关键。


3.2.2试纸片的影响


药敏试纸片的试纸一般是使用加厚型的滤纸,药敏纸片的厚度要求大约1 mm,这样才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药物的扩散速度。药敏纸片的直径在6.00~6.35 mm之间,纸片的厚度和直径大小都会影响药敏试验的结果。


做好的纸片应放低温下(-10℃)保存,同时要避免潮湿,以保持抗菌药物的活性。盛纸片小瓶自低温处取出应在室温平衡至少10min后再打开,避免冷凝水影响药效。


3.2.3细菌菌株的影响


由于各种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产生的抑菌环大小不同,如果菌种不纯,试验中所产生的抑菌环大小与该菌种在纯培养状态下产生的抑菌环大小存在较大的差异,影响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对各种致病菌提纯后,分别进行不同的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时,需要将提纯后的菌种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菌液。WHO组织制定的标准是要求菌液浓度在1.5亿/mL左右。若菌液浓度过高,该菌会对所有药物产生耐药;反之,菌液浓度过低,该菌会对所有药物均敏感。


药敏试验中要将菌液均匀地涂在培养基上,使细菌均匀分布,这样才能使试验结果不会出现较大的偏差。涂菌后15 min才能贴药敏纸片。由于涂菌后,细菌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但是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使细菌产生耐药。贴药敏纸片时,每取一种药敏纸片必须烧一下镊子口,避免药敏纸片之间相互混淆,以提高药敏的准确性。药物杀灭细菌存在一定的量比,药敏试验培养基上细菌层越厚抑菌圈就越小,反之抑菌圈就越大。


3.2.4培养时间的影响


一般培养温度和时间为37℃8~18h,有些抗菌药扩散慢如多粘菌素,可将已放好抗菌药的平板培养基,先置4℃冰箱内2~4 h,使抗菌药预扩散,然后再放37℃温箱中培养,可以推迟细菌的生长,而得到较大的抑菌圈。


3.3药敏试验的应用


药物敏感试验后,应选择高敏药物进行治疗,也可选用两种药物协助使用,以减少耐药菌株。在选择高敏药物时应考虑药物的吸收途径,因为我们药敏实验是药液直接和细菌接触,而在给畜禽用药的时候,必须通过机体的吸收才能使药物达到一定的效果,所以在给畜禽用药时,高敏药物一定要配合适宜的给药方法,这样才会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相关新闻推荐

1、瘢痕疙瘩MSCs生长曲线与发病机制研究(二)

2、产脂肪酶地衣芽孢杆菌LD-1302筛选、培养基及产酶条件研究(二)

3、拮抗菌生长曲线测定、鉴定及对烟草赤星病室内防治效果(一)

4、模拟失重条件下大肠埃希菌转录组测序、差异基因及富集分析结果(二)

5、不同温度下鲜切草鱼脊肉块中热杀索丝菌的生长规律、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及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