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BioSense网站!

热线:021-66110810, 66110819, 13564362870

邮箱:info@vizai.cn

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及对小麦赤霉病菌抗菌活性的影响(一)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以小麦赤霉病菌为受试菌株,研究纳米银对小麦赤霉病菌抗菌活性、对细胞内3种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和对细胞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 (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银能显著抑制小麦赤霉病菌的生长,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10μg/mL的纳米银对病原菌的抑制率达90%以上,有效中浓度 (50) 为0.59 μg/mL。随着纳米银处理时间 (2、4、6、8和10 h) 的增长,3种酶的活性均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SOD、POD和CAT均在4 h出现最高值,10 h降至最低。纳米银使得菌体内丙二醛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纳米银破坏了病原真菌体内细胞的完整性,这可能是纳米银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机理之一。


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孢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亚洲地区,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小麦感染赤霉病后,会产生单端孢霉烯真菌毒素,从而导致小麦减产以及品质下降,不适合人类和动物的食用。中国作为世界小麦生产大国,小麦赤霉病发生频率非常高,受小麦赤霉病的影响也很大。纳米银是一种无机抗菌材料,有研究表明,纳米银对细菌、真菌及支原体等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对某些病毒和原生动物也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同时不产生耐药性,可以作为一种长效且安全性高的抑菌剂。Mishra和Singh研究了纳米银对小麦根腐病菌的抗真菌活性,结果表明纳米银能显著抑制的菌丝生长。0.05 mg/mL的纳米银能明显抑制菌丝生长,0.1 mg/mL的纳米银能完全抑制病原体。Muthuramalingam等研究了胆汁盐修饰的纳米银对炭疽病有很好的抑制效果。此外,纳米银还能够抑制黄瓜和南瓜白粉病 菌、番茄丁香假单胞菌、草莓灰霉病菌、黑曲霉、温特曲霉等病原菌。尽管大量的实验表明,纳米银对细菌和真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是纳米银对真菌具体的杀菌过程及机理还不是十分清楚。


生物体内3种重要的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 和过氧化物酶 (POD),可以防止体内活性氧的产生,清除超氧自由基、H2O2和过氧化物以及降低或抵制羟基自由基的生成等。尹大川等研究了木霉菌株T43及其抑菌活性物质对4种林木病原菌的3种保护酶 (CAT、POD、SOD) 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菌株T43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病原菌3种保护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导致病原菌3种保护酶活性降低,尤其是SOD活性下降得最为显著,从而破坏了细胞的完整性。


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作为肌体内的渗透调节物质,当肌体受到外界压迫时,能够降低这种伤害。研究表明,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变化可以反映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变性及降解等。丙二醛 (MDA) 含量变化可以反映膜结构的破坏程度,是反映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因此,本试验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研究纳米银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抗菌活性以及对菌体内SOD、POD、CAT三种酶活性和对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以此来探讨纳米银的抑菌机理,为纳米银抑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解决病原真菌入侵性感染和防治植物真菌病害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供试菌株:小麦赤霉病菌,由中北大学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1.2 纳米银的制备


首先将10 mL、0.02 mol/L硝酸银 (AgNO3) 溶液和10 mL、3%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 溶液混合,然后将该混合液搅拌2 h (室温),最后在搅拌的同时,逐滴滴加10 mL、0.01%硼氢化钠 (NaBH4) 溶液,制备纳米银溶胶。纳米银溶胶经过离心、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数遍、真空干燥得到纳米银粉末。在NaBH4溶液的滴加过程中,反应溶液逐渐变为亮黄色,说明纳米银的形成。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征纳米银溶液的UV-vis吸收光谱,进一步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表征纳米银的粒径。


1.3 纳米银的抗菌活性


利用生长速率法测定纳米银的抑菌活性。具体方法如下:用马铃薯葡萄糖(PDA)培养基将纳米银稀释成终浓度为10、5、2.5、1.25 μg/mL。取培养5 d的5 mm直径的菌饼,将其轻放于含上述已配制好的不同浓度纳米银的培养基平板中 (有菌丝的一面朝下)。以不添加任何物质的PDA平板作为空白对照,放入28 ℃培养箱中培养,每个处理重复3次。3 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病原菌的直径,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纳米银浓度的毒力回归方程以及50。


1.4 供试菌的处理


用打孔器取培养5 d、直径5 mm的菌饼,接种到PDA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8 d,将菌丝体用蒸馏水洗涤3次,用吸水纸吸干,准确称取菌丝0.5 g,分别放入20 mL、10 μg/mL纳米银溶液浸泡2、4、6、8、10 h,过滤菌丝体,用蒸馏水洗涤3次。实验重复3次,测定纳米银对小麦赤霉病菌保护酶活性、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其中用DDS-11A型电导仪测定电导率,实验以蒸馏水作为对照。


1.5 酶活性测定


SOD酶液制备:往已处理过的菌丝体中加入5 mL、0.05 mol/L磷酸缓冲液 (pH 7.8,含有1% PVP,0.5 mmol/L巯基乙醇和0.1 mmol/LEDTA),冰浴研磨,于4 ℃、10 000 r/min冷冻离心15 min,得到上清液,置于4 ℃冰箱保存。SOD酶活性采用氮蓝四唑法测定。


POD和CAT酶液的制备:往已处理过的菌丝体中加入5 mL、0.05 mol/L的磷酸缓冲液 (pH 7.0,含0.1 mmol/LEDTA),冰浴研磨,4 ℃、10 000 r/min冷冻离心15 min,得到上清液,置于4 ℃冰箱保存。POD酶活性利用愈创木酚法测定。CAT酶活性采用紫外吸收法测定。


1.6 丙二醛 (MDA) 含量的测定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小麦赤霉病菌中MDA含量。


1.7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可溶性蛋白提取:在1 g已处理过的菌丝体中加10 mL蒸馏水研磨,所得匀浆于12 000 r/min离心15 min,得上清液,定容至10 mL,得粗提液。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


1.8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可溶性糖提取:在1 g已处理过的菌丝体中加入10 mL蒸馏水,沸水浴20 min,冷却过滤定容至25 mL容量瓶中,得粗提液。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


1.9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SPSS 22.0和OriginProPorable 8.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及对小麦赤霉病菌抗菌活性的影响(一)

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及对小麦赤霉病菌抗菌活性的影响(二)


相关新闻推荐

1、不同代次改良Frey氏液体培养基质控菌生长曲线结果比较

2、发酵培养基有哪些成分组成,和种子培养基的不同

3、薏苡黑穗病病原菌菌丝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影响因素

4、小龙虾prx 6基因在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的分子作用机制

5、不同温度、包装方式的草莓中蜡样芽孢杆菌生长曲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