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曲线的影响与作用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简称单增李斯特菌,为兼性厌氧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李斯特菌属,是一种普遍存在人畜共患的四大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它能够在低温、低酸和高盐在内的大范围不利环境条件下增殖,并且能导致严重的人类疾病,如败血症、脑膜炎、以及怀孕期间的严重并发症(流产和死产),其死亡率可达20%-30%。虽然单增李斯特菌耐药性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抗生素在人类和动物中的长期使用和滥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报告了单增李斯特耐药菌株。
冰箱冷藏室是人们经常使用的食物保存容器,也是非常容易滋生单增李斯特菌的地方,由于单增李斯特菌的危害,因而需要定期清除其中的李斯特菌,而普通抗生素的使用不仅容易产生耐药性,效果不尽人意,还会对保存冰箱里面的食物造成污染。
建立在发现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有较强杀菌性能的基础上,并测定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MIC和MBC,研究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曲线的作用,研究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细胞形态的影响,最终做出的,结果虽较为简单,但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创造性劳动。
材料与试剂:李斯特氏菌ATCC19115,中国菌种保藏中心;脑心浸液肉汤培养基(Brain Heart Infusion,BHI),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桑酮G(Kuwanon G),其纯度大于99%。细菌蛋白提取试剂盒:Bacterial Protein Extraction Kit,上海生工;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主要仪器与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ZEALWAY,中科星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微生物生长动态监测系统,丹麦BioSense;生化培养箱:SPX型,杭州硕联专业仪器厂;振荡摇床:SY-2230,上海精骐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计,BioSpectrometer-D30,广州雷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德国卡尔蔡司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型号Sigma HD。
菌液和药液制备:菌悬液制备:将甘油冷冻保藏的单增李斯特菌接种于灭菌的BHI肉汤培养基中,37℃培养16 h至对数期,用BHI培养基校正菌液浓度至1×108CFU/mL,4℃冰箱保存备用。以二甲基亚砜作溶剂将桑酮G配置成浓度为1024μg/mL的母液。
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最小抑制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依据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在96孔板中测定。无菌96孔板第一列加入200μL浓度为1 024μg/mL的桑酮G,通过加BHI培养基用二倍稀释梯度法使药物质量浓度依次为2、4、8、16、32、64、128、256、512、1024μg/mL,最后加入100μL菌悬液。另外加200μL菌悬液作为阳性对照组;加200μL培养基作为阴对照组。37℃摇床培养24 h,用微生物生长动态监测系统观察培养液澄清者所对应的最低浓度即为受试药液的MIC。在最小抑菌质量浓度试验基础上,从无明显细菌生长的孔板中取100μL涂布于BHI平板培养基上,放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h后观察结果。以平板培养基上无菌落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作为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
经实验测得,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的MIC是4μg/mL,MBC是16μg/mL。结果表明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有较强的杀菌性能。
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曲线的影响图
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曲线的影响:实验方法同MIC和MBC测定方法一样,药物浓度以1/2 MIC、MIC、2 MIC和不加药组来研究桑酮G对单核李斯特菌生长曲线的影响。将以上培养物置于37℃,180r/min的摇床中培养,分别在2、4、6、8、10、12、16、24、36 h时取样,于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OD600 nm的吸光度值。以时间为横坐标,吸光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时间剂量效应曲线。
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1,用OD600吸光度法是研究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生长的方法之一。单增李斯特菌经过桑酮G作用后生长曲线变化明显,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对单增李斯特生长的影响也越大。桑酮G在低浓度时就能抑制细菌生长,延迟细菌对数期的到来且始终小于空白对照组菌浓度;当桑酮G浓度为MIC时,发现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当菌液中药物浓度为2 MIC时,菌液OD值未有增加趋势,表明桑酮G能完全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
相关新闻推荐
1、大肠杆菌噬菌体Bp4抗性菌株与其敏感菌株培养特性及耐药性检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