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BioSense网站!

热线:021-66110810, 66110819, 13564362870

邮箱:info@vizai.cn

根际溶磷菌对牧草品种扁穗雀麦生长促进作用的机理——材料和方法、结果与分析

来源:草原与草坪 发布时间:2024-08-02 14:58:42 浏览:41 次

对扁穗雀麦(Bromuscartharticus)根际溶磷菌进行分离,得到6株溶磷菌株。采用盆栽试验,比较接种6种不同溶磷菌株对扁穗雀麦的株高、分蘖数、根长、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产量等的影响,同时也进行了营养品质(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全磷和全钙)的测定。结果发现:溶磷菌肥能促进扁穗雀麦根系生物量的增加,Br24,Br7和Br17的效果最明显;溶磷菌对株高和产量的促进作用在植物生长早期要优于后期,Br24与Br7效果最好。施加溶磷菌肥能够显著提高了植物总磷含量,降低了总钙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除Br8与Br17),促生效果较好的菌株粗蛋白含量略有下降(P>0.05),而促生效果不显著的菌株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综合分析,生产应用潜力最大的2个菌株为Br24与Br7。


磷是继氮之后影响植物生长的第二大量元素。磷在植物中占干重总量的0.05%~0.50%,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在结构和生理上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又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体内的各种生理代谢,对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以及作物的早熟、高产、优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磷素不足是限制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土壤中磷含量在400~1 200 mg/kg,但能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磷只有1 mg/kg。传统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磷肥不仅会导致环境污染,而且肥料中的速效磷很容易与土壤中的铁、铝生成难溶的化合物,加之磷在土壤中的运动速度很慢,植物体难以吸收利用。因此,最有效最环保的方法是筛选土壤根际中的溶磷菌为植物生长提供磷源。


溶磷菌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土壤微生物之一,它能够通过分泌自身代谢物降解土壤中难溶性磷。有研究报道,溶磷菌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促进植物生长,分泌甲酸、乳酸、丁二酸等多种有机酸是其主要溶磷机理,为植物提供可利用的磷源。此外,溶磷菌还能够与其他土壤有益微生物相互作用,促进土壤中铁细菌的产生。除了直接促进植物生长外,溶磷菌还可以通过改善植物生长环境间接促进植物生长,通过分泌氢氰酸和抗菌素类药物抑制有害病菌的生长,以及降低乙烯含量,延缓植物衰老等作用。


扁穗雀麦因其品质好、生长快,是贵州喀斯特地区适应性较好的牧草品种之一,但其在发芽与苗期都面临低磷胁迫危害,溶磷菌还具有一定的底物特异性与物种专一性。以扁穗雀麦根系土壤中分离获得的溶磷菌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其对扁穗雀麦生长的影响,旨在筛选出可以促进植物生长的溶磷菌株,同时探讨溶磷微生物对植物生长促进作用的机理。


1材料和方法


1.1供试菌株及培养土壤


试验地土壤全氮1.85 g/kg,全磷2.86 g/kg(P2O5),全钾15.66 g/kg(K2O),有机质47.08 g/kg,碱解氮111 mg/kg,有效磷35.5 mg/kg,速效钾317 mg/kg,pH为7.04。选用PKO无机培养基(含磷酸钙)分离菌株,保存用LB培养基,组成及配方参考文献方法进行,溶磷菌从扁穗雀麦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其特性分析参考文献方法(表1)。

表1供试菌株溶磷量和分泌生长素能力

注:*将根洗净,用研钵磨碎后,离心取上清液分离培养


1.2播种与栽培管理


取田间耕作层土壤0~20 cm,除去砾石及杂草枯枝后,混匀过2 mm筛,高温高压蒸汽灭菌2 h后装于栽培盆中,每盆装1.5 kg。扁穗雀麦种子用50℃温水浸泡过夜,用75%酒精浸种5 min,无菌水冲洗2~3次,1%的氯化汞消毒10 min,用无菌水冲洗5~6次后浸泡于溶磷菌悬液2~3 h,取出按常规方法播种于直径20 cm盆中,每盆播种25粒,每菌株3个重复,以不接种菌株为对照,置于生长室,22℃,16 h光照,8 h黑暗,光照强度为12 000 Lx。种子发芽后每盆保存10株进行观察。每次刈割后每钵追施尿素0.5 g,整个试验周期为6个月,在试验过程中未见明显元素缺乏表型。


1.3农艺性状测定


播种后每生长1个月测量30个单株的株高,植株高度为地面到旗叶的高度。刈割后每材料随机选5株为一个整体测定地上部分干重,每组测6个重复。分蘖数为最后1次刈割植株的分蘖数,测量30个单株。根长与根重为最后1次测产时将根系全部取出进行根长、鲜重、干重的测定值,测15个生物学重复。用每组样品5次测产的地上部分混合均匀后进行营养成份分析。植株营养分析参照文献方法测定。粗蛋白(凯氏定氮法);全磷(H2SO4-H2O2,消煮-钒钼黄比色法);全钙(干灰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粗脂肪(重量法);中性洗涤纤维(NDF)与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以范氏(Van Soest)洗涤法测定。


1.4数据分析


数据用Excel 2010与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t检验进行差异显著分析(P<0.05水平)。


2结果与分析


2.1溶磷菌浸种对扁穗雀麦根系特性的影响


相对于各溶磷菌对株高的显著促生作用,其对根系的促进效果较弱。接种不同溶磷菌菌液的扁穗雀麦的根系长度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表2)。但植物根系的重量均比对照有增加趋势,除Br13与Br20外,其他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中,Br24,Br7和Br17促生效果最好(P<0.01)。干重的变化趋势与鲜重相同,Br3与Br20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Br24、Br7、Br17与Br8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

表2不同溶磷菌处理下扁穗雀麦根系特性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2.2不同溶磷菌对扁穗雀麦株高的影响


不同溶磷菌对植物的促生效果不同,在试验早期(第1茬),6种溶磷菌都能显著促进扁穗雀麦生长,其株高增加54.7%~120.7%(P<0.05)。第二茬与第三茬试验中,施用溶磷菌液的扁穗雀麦整体比对照要高,但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对第4茬与第5茬产量测定表明,除了Br13,施用其余溶磷菌液的扁穗雀麦的株高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P>0.05),Br13在第5茬中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从总体分析,筛选的溶磷菌属于快生型溶磷菌种,对植物早期生长的促生效果更明显,其中Br24,Br13和Br73种溶磷菌的促生效果最好(表3)。

表3不同溶磷菌处理下的扁穗雀麦株高


2.3不同菌株对扁穗雀麦植株分蘖的影响


株高与分蘖数是禾本科牧草产量的两个决定性因素,试验中施加不同菌液对扁穗雀麦分蘖数发现,菌液能不同程度促进植株的分蘖,其中施用Br7与Br24菌液的植株分蘖数比CK增加69%~73%(P<0.05),Br8、Br13、Br17与Br20对植株分蘖的促进效果相对较弱,施用后尽管分蘖数增加,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图1)。

图1不同菌株处理下的扁穗雀麦植株分蘖数注:*表示差异显著(P<0.05)


2.4不同溶磷菌对扁穗雀麦产量的影响


测定不同菌液对扁穗雀麦产量的促生效果发现菌液的促生效应主要表现在植物生长早期,尽管每个菌株都有促生效果,但增加幅度与持续时间差异较大。第1茬与第2茬测产时,除Br13与Br20外,所有的菌液都对产量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第3茬测产时发现只有施用Br7,Br17与Br24的植株产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Br8,Br13与Br20差异不显著。第4茬与第5茬产量测定表明只有Br7与Br24两种菌液对植物促生达显著水平(P<0.05),然而其促生的增产幅度也比前3茬降低,其余菌液对植物促生效果与对照差异不显著。5茬草总产量比较发现,Br24与Br7对产量促进效果最好,Br13和Br17次之,而Br8与Br20对产量促进作用不明显(表4)。


2.5溶磷菌液对扁穗雀麦品质的影响


根据施用菌液的差异将每个处理下5次刈割的扁穗雀麦牧草混合均匀,测定其营养品质的变化。粗蛋白是决定牧草营养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溶磷菌液对扁穗雀麦粗蛋白含量影响较大,其中Br13与Br20显著高于对照(P<0.05),Br8与Br17与对照相当,Br7与Br24略低于CK,但他们与对照间均没有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施用溶磷菌液使扁穗雀麦粗脂肪的含量有下降的趋势,Br7、Br8、Br17与Br20与对照相比,粗脂肪含量下降16%(P<0.05),Br13与Br20没有显著变化(P>0.05)。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是衡量牧草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并与动物采食量以及消化率显著相关。除Br8与Br17菌株外,施用其余菌液均能显著降低扁穗雀麦的中性洗涤含量(P<0.05),但有增加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趋势,除了施用Br13菌液比对照略低外,其余各菌液都不同程度提高了扁穗雀麦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但都未达到差异显著(P>0.05)。使用溶磷菌液以后,扁穗雀麦的含磷量比对照高9.52%~19.05%(P<0.05)。然而施用溶磷菌液显著降低了扁穗雀麦植株钙含量,除Br8以外,其余各菌液降低值>70%(表5)。

表4不同溶磷菌处理下扁穗雀麦生物产量(干重)mg/(5株)


注: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5不同菌种处理下扁穗雀麦的品质


相关新闻推荐

1、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C47-8株体外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

2、高产L-高丝氨酸的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3、短梗霉素A对植物病原真菌灰葡萄孢菌AUR 1基因的抑制生长机理(二)

4、模拟失重对大肠埃希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研究——摘要

5、​胶红酵母发酵液生长曲线绘制